- English
- 中文 (Chinese traditional)
LANtern® (Lupus Asian Network)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是唯一註醫院的全國性計劃,專為患有紅斑狼瘡的美國亞裔及其家屬提供雙語(中英文)支援與教育資訊。紅斑狼瘡通常屬「隱性」疾病,症狀難以捉摸,往往令患者感到孤立,而且不易被了解,亞裔關懷聯希望在此能為患者提供協助。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與各醫療照護團體、多元化社區服務 及亞裔社區等組織合作,竭力進行宣導,增加各界對紅斑狼瘡的關注, 使成為美國亞裔重要的健康議題。紅斑狼瘡在亞裔社群之發病率比白人多二至三倍,且病情通常較為嚴重。此病無法治癒,但及早診斷和早期治療會幫助控制病情。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計劃由我們醫院創辦, 以服務社區為宗旨,外展活動得到各顧問委員的指引及提供意見,並獲以下社區組織及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紅斑狼瘡研究聯盟 (Lupus Research Alliance)、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劃、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委員會 (Asian Health & Social Service Council)、紐約探訪護士服務等等。
關於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LANtern®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在 2003 年成立, 是唯一以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及親友為主的計劃, 提供病友支援與教育資訊的全國性組織。研究指出, 紅斑狼瘡在美國亞裔人士的發病率高於白人兩到三倍.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專門為美國亞裔社區提供更多有關紅斑狼瘡患者需要的支援, 教育與認知.
透過社區外展教育活動以及與當地和全國組織團體的合作, 我們希望將紅斑狼瘡的認識, 推廣給醫學專業人員, 社服人員, 確診和未確診的紅斑狼瘡患者, 以及一般大眾. 我們設計全國支援熱線的目的, 就是專為想與其他患有紅斑狼瘡患者建立互助關係的美國亞裔患者, 語言內有中英雙語病友的相關服務. 我們的出版刊物, 是為了解答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與擔憂.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屬於特殊外科醫院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s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Programs) 的社會工作服務部門一計劃, 與醫院內的其它紅斑狼瘡支援計劃有緊密的合作.
我們的任務
我們的任務是透過我們的雙語病友健康教育計劃, 支援, 提升以及改善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和擴展擁有希望與相互理解的互助網, 讓大家更加認識這種複雜的疾病.
我們的目標
- 為美國亞裔患者及家屬提供文化及語言上可溝通的病友健康教育.
- 培訓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及家屬成為志工, 讓他們有能力成為病友健康教育員.
- 加強護理人員, 病患與社區資源間相關的管道, 溝通和了解, 促進美國亞裔社區對於紅斑狼瘡的認識與支持.
諮詢委員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之諮詢委員會在支援該計劃的使命。成員為志工人仕 。他們扮演一個整合的角色 , 提供寶貴的指導、資源以及制定策略使其不斷成長。委員會的成員有醫師、社區領袖以及患者代表。我們的諮詢委員會成員都有非常寶貴的見識,以及多年與社區健康推廣活動的經驗。他們以無比堅定的信念和合作的熱忱奉獻自己的時間。
(Diane Gross, MPH) 黛安·格羅斯,公共衛生碩士,是一位熱衷於患者聲音的倡導者。她曾擔任狼瘡研究聯盟的全國項目和倡導主任,領導患者參與、多樣性、教育和倡導項目。在此之前,她曾在美國「March of Dimes基金會」全國辦公室擔任醫療主任特別項目主任,主要負責管理一項聯邦資助,用於在少數族裔社區開發、評估和實施遺傳教育項目。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
Henrietta Ho-Asjoe, MPS, 是 NYC Health and Hospitals Corporation (譯: 紐約市衛生及醫院機構) 屬下之OneCity Health保健計劃高級總監。她帶領他們的DSRIP項目11,設計和指導教育活動,幫助醫療補助低收入和沒有醫療保險的紐約公民市理解及參與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還負責發展發新計劃, 幫助醫療人員加深了解異族文化。她在公共和社區衛生的經驗豐富,重點是提高健康差距,社會影響,公共健康宣傳, 和計劃發展。她是Praeger Handbook of Asian American Health: Taking Notice and Taking Action (2009) (譯: 亞裔美國人健康的普拉格手冊)編輯之一. 她是多個本地及國家的非營利組織的顧問會成員. 於2002年開始加入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諮詢委員會。
Cindy M. Hou, DO, MBA, 是紅斑狼瘡患者也是醫師。在她七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她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譯: 國家衛生研究院) 接受試驗療法。儘管她罹病,還是從耶魯大學畢業,並在University of England College of Osteopathic Medicine取得醫學學位。自2004 年起,她就加入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成為諮詢委員。侯醫生在New Jersey 的Kennedy Health Systems/Rowan University – School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完成內科住院實習與感染科研究員訓練,目前成立私人診所。在Kennedy Health Systems, 侯醫生是感染控制委員會醫生主席,並積極參與預防「難辨梭菌」(CDiff) 和其他衛生相關的感染。
Philip J. Kahn, MD, 擔任NYU School of Medicine (譯: 紐約大學醫學院) 兒科助理教授。負責在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of Joint Diseases, Bellevue Hospital, Woodhull Hospital and 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 醫療中心提供兒科風濕病醫療服務。除了熱愛臨床護理, Kahn醫生亦熱衷於教育。為臨床醫生, 他每年組織兒科風濕病研討會, 以及每年三次為醫學生提供如何護理慢性病的講課。Kahn醫生畢業於Tel Aviv University學院,在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內科住院實習, 與在NewYork-Presbyterian/Morgan Stanley Children’s Hospital 完成兒科風濕病研究員訓練。
Kenny Kwong, PhD, LMSW, 是Touro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Work 的副教授。他有服務社區的廣泛經驗,也是研究員,在心理健康、藥物濫用、癌症、青少年懷孕預防、心血管健康以及健康素養等領域。自 1995 年起,Dr. Kwong 在當地及全國會議中,就移民健康、文化敏感性、糖尿病、菸害防制以及心理健康等主題,舉辦了各種研討會與簡報。從 2002 開始,他成為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在規劃與健康關懷提案中提供了許多意見與建議。
Michael Lockshin, MD, 是HSS醫院主治醫生,芭芭拉·沃爾克婦女與風濕病中心總監, 以及HSS醫院瑪麗·柯克蘭狼瘡研究中心聯合總監。他還是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和婦產科醫生。 Lockshin醫生是致力解決慢性病及醫療患者個人保健問題的先驅。他的最新著作 “The Prince at the Ruined Tower: Time, Uncertainty and Chronic Illness” 譯:《廢墟塔上的王子:時間,不確定性和慢性病》是一本深入研究患者、醫生和我們醫療系統之間相互聯繫的書。Lockshin醫生撰寫了近300篇研究論文,書籍章節和書籍,其中大部分涉及狼瘡、妊娠、抗磷脂綜合徵和疾病中的性別差異。從2005年至2010年,他擔任《風濕病學》第一季刊《關節炎與風濕病》的主編。 Lockshin醫生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並獲取哥倫比亞長老會醫院之風濕專科院士。
Karen Ng, MPH, 是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的一創辦人。她於 2001 年開始在此計劃為美國亞裔社區中提倡對紅斑狼瘡的認識。在任六年多來,Ms. Ng 以自身罹患紅斑狼瘡的經驗,熱情和領導能力讓全國注意到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的服務重要性。她畢業於康乃爾大學,並在 2009 年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公共衛生碩士。她積極參與紐約市各個美國亞裔非營利組織團體的志工服務,而且十分感謝給予她無條件的關愛與支持的親友。
Ada Wong, RHIA, 自2009 年開始加入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諮詢委員會。她是紐約長老會曼哈頓下城醫院的(福安康寧)主任,在行政上審查各種計劃與服務,著重於紐約市美國華裔社區的預防保健與福利。她的部門專為移民華人社區主動解決健康需求上的問題,並透過健康篩檢與教育服務觸及更廣大的華人社區的需要。Ms. Wong 擁有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的健康資訊管理學位,以及20 幾年的社區與醫療保健工作。
Arthur Yee, MD, PhD, 是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醫院)的助理主治醫師,以及Medicine at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助理醫學教授. 他的專科領域是風濕免疫科疾病。他另外的特別專科是類肉瘤病、全身性紅斑狼瘡、脊椎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結晶型關節炎。Yee 醫生在Princeton University大學畢業,NYU Medical School取得醫學與博士學位。隨後在Weill Cornell內科住院實習,並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完成風濕免疫科研究員訓練。自 1997年起在此醫院擔任助理主治醫師。
Yajie Zhu, EdD,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健康教育博士學位,與及健康教育專家碩士認證(MCHES)。 作為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健康教育部主監,朱博士領導一個多學科團隊,採用綜合方法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並為患者和社區開發與文化背景和語言相符的健康教育資源。 朱博士對個別患者健康輔導和社區教育方面經驗豐富,並為移民社區大力提倡平等機會獲得健康信息和服務。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的歷史
在 1999 年, Su Kin Kim, LCSW, ACSW 是 HSS 社會工作計劃處的實習生, 她進行了一項研究, 決定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對於文化專屬計劃的需求. 報告的結論是紅斑狼瘡的病友健康教育計劃將為美國亞裔社區帶來好處, 這些社區經常面臨語言障礙, 無法有效獲取和利用處理紅斑狼瘡的相關資訊. 亞裔關懷聯盟的創辦就是為了讓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及其家屬與其他患者建立聯繫, 這些患者因為親身經歷而了解這個疾病對日常生活與其文化內涵所造成的衝擊.
2003 年, 亞裔關懷聯盟 正式展開活動, 在創辦人 Karen Ng, MPH 的領導下, 舉辦了第一次的病友健康教育員培訓計劃. 病友健康教育員培訓計劃的策劃是為了教導紅斑狼瘡患者, 如何為美國亞裔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有效的支援與教育. 那年, 全國性的亞裔關懷聯盟 支援熱線正式開通.
現在, 支援熱線仍在計劃主管 的領導下, 為紅斑狼瘡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 亞裔關懷聯盟 意識到教育社區消除對紅斑狼瘡的錯誤認知以及提供最佳支持網路的重要性. 計劃名稱的中文意思是「紅斑狼瘡之曙光」. "Lantern" 的中文意思是燈籠, 象徵紅斑狼瘡患者及其家人的希望與光明.
時間表:
2001:
- 對風濕免疫科醫師介紹美國亞裔關懷提案 (與全身性紅斑狼瘡基金會配合)
- 第一次的諮詢委員會於 12 月召開,名為「亞裔紅斑狼瘡深入教育」(A.B.L.E.,Asians for the Betterment of Lupus Education)
- 完成第一次計劃:「大紐約地區美國亞裔紅斑狼瘡健康護理人員目錄」(Lupus Health Provider Directory for Asian Americans in Greater New York)
- 在美國風濕病學院/風濕免疫健康專業人員協會年度科學會議上首次展示專業會議簡報。簡報名稱為「A needs assessment to identify psychoeducational concerns of Asian Americans with lupus:Can a peer volunteer program work?」(識別美國亞裔紅斑狼瘡患者心理教育評估需求:志工病友計劃有用嗎?)
2002:
- Rheuminations, Inc. 的贊助資金實現了 A.B.L.E. 計劃
2003
- 計劃名稱正式變更為 LANtern® (亞裔關懷聯盟)
- 亞裔關懷聯盟 推出極獲肯定的小手冊 "What Chinese Americans and Their Families Should Know About Lupus" (對於紅斑狼瘡在美華人及其家人應該瞭解什麼?)
- 舉辦了第一次亞裔關懷聯盟 病友健康教育員培訓
-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支援熱線開通!
- 全國亞裔健康關懷組織團體在加州舉辦
- 亞裔關懷聯盟 的加入會員, 病友健康教育員與諮詢委員會成員, 與其紅斑狼瘡支援姐妹計劃 (Charla de Lupus 和 LupusLine), 在中國城舉辦了第一場「相見相親」(Meet & Greet) 活動, 幫助建立社區意識
2005:
- 舉辦了第二次亞裔關懷聯盟 病友健康教育員培訓
2006:
- 亞裔關懷聯盟 宣導手冊「Lupus:Myths & Facts」(紅斑狼瘡: 傳說與事實) 和「Talking About Lupus」(紅斑狼瘡漫談) 撰寫完成並出刊, 以便大量發送
- 亞裔關懷聯盟 在貝爾維醫學中心紅斑狼瘡診所 (Bellevue Medical Center Lupus Clinic) 舉辦院內簡報
- 在中國城舉辦第二次「相見相親」(Meet & Greet) 活動
2007:
- Filipino American Human Services, Inc. (FAHSI) (美國菲律賓裔人權服務協會) 為亞裔關懷聯盟 公益演出一場有關紅斑狼瘡的戲劇
2008:
- 舉辦第三次亞裔關懷聯盟 病友健康教育員培訓
- 第三次「相見相親」(Meet & Greet) 活動在 HSS 舉辦
2009:
- 亞裔關懷聯盟 連同 HSS 紅斑狼瘡支援計劃 Charla de Lupus 和 LupusLine,以社區合作夥伴的身份參與 Office of Women’s Health’s National Lupus Awareness Campaign (認識婦女健康全國紅斑狼瘡活動). 三月舉辦的活動上, 創辦人 Karen Ng 分享了她經歷紅斑狼瘡的個人歷程, 在美國亞裔族群中提倡認識紅斑狼瘡
2010:
- 亞裔關懷聯盟 第一次在中華商業廣播電台接受過兩場廣播節目訪談. 第一次廣播訪談與紐約長老會曼哈頓下城醫院 (NewYork-Presbyterian Lower Manhattan Hospital) 華人社區醫療互助團體共同接受採訪. 第二次廣播訪談是與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委員會 (Asian Health & Social Service Council) 共同接受訪談, 由紐約探訪護士 (Visiting Nurse Service of New York) 邀約.
2010 年至今
- 亞裔關懷聯盟 是代表特殊外科醫院社區服務計劃參與紐約州衛生署成為最健康州的預防議程 提案的五個計劃之一, 目標是建立具有目標的組織, 提升美國亞裔健康議題對於紅斑狼瘡的認識, 並在美國亞裔社區中宣導早期識別, 診斷和治療紅斑狼瘡的需求.
如需亞裔關懷聯盟 活動的更多實例, 請造訪活動和計劃
我們的服務
無論您是紅斑狼瘡患者或紅斑狼瘡患者的親友,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都很樂意為您提供服務.
四個主要服務: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也提供關於紅斑狼瘡的雙語資料, 內容特別著重對華人社區很重要的議題上。
狼瘡支持小組
HSS 醫院和美國狼瘡基金會很高興為亞裔狼瘡患者和家人提供互助支持小組,可選擇粵語或英語。我們的雙語病友健康教育計劃, 不論您距離的遠近, 都提供您面對紅斑狼瘡的正確知識, 資源與支援.
請加入免費的亞裔互助支持小組,在這裡您可以了解狼瘡,一起分享應對策略,並在狼瘡之旅中感受到支持。 您不需孤獨面對。
Cantonese-Speaking Support Group (Virtual) 粵語互助小組(網上)
Meets quarterly on the 2nd Saturday at 11AM-12:30PM ET 會議於每季度月份第二個 星期六11AM-12:30PM東部時間舉辦
1月25日
4月26日
7月26日
10月25日
Facilitator: Eliza Ngan, BA
LANtern® (Lupus Asian Network), HSS
主持: 顏小源 紅斑狼瘡之曙光亞裔關懷聯盟
查詢及報名請聯絡:
電話:: 646.797.8338
電郵: lantern@hss.edu
English-Speaking Support Group (Virtual) 英語互助小組(網上)
Meets every month on the 3rd Thursday at 6PM - 7:30PM Pacific Time (9PM Eastern)
February 19
March 19
May 21
June 18
September 17
October 15
November 19
December 17
Facilitator: Karen Ng, MPH
Lupus Foundation of America
For more information:
Email: LFAasiangroup@gmail.com
Website: lupus.org/SoCal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之支援熱線
- 您剛剛發現得了紅斑狼瘡嗎?
- 您正在需要更多社區醫療和福利的資源與轉介資訊服務嗎?
- 您是否想更認識紅斑狼瘡疾病因為所愛的人是患者?
- 您是否希望與其他紅斑狼瘡患者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故事?
聯絡病友健康教育員!
打電話到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支援熱線: 紐約市以外地區 (免費電話)
866.505.2253
或紐約市內 212.774.2508.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支援熱線免費電話提供病友健康教育服務. 我們了解醫學診斷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語言障礙可能讓您無法找到適當的支援, 也可能有些疾病問題對您來說很重要。
我們擁有社工與經過培訓的志工, 都是紅斑狼瘡患者或患者家屬, 可以在電話中與您交談, 幫助您減清憂慮與幫助您如何與醫護人員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您可以從家裡或公司打電話給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我們可以用廣東話、普通話或其它亞裔語言與您交談. 在安排的時間以電話提供支援和教育資訊。
請在週一至週四, 東部時間早上 9:30 到下午 5:00與我們的計劃主管聯繫. 其他時間您也可以隨時留言, 請留言大概在什麼時候方便聯繫到您. 我們會儘快回電話給您. 根據您的個人需要,我們會安排你與經過培訓的志工聯繫。
電話: 212.774.2508 或 866.505.2253 紐約市以外地區 (免費電話)
電子郵件: lantern@hss.edu
預約講座時間
希望自己和醫護理同事有個講座認識紅斑狼瘡疾病嗎?
您是社區, 醫療, 專業, 多元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 或想要深入了解美國亞裔較易感染的一種疾病嗎?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提供各種簡報, 促進醫療機構人員, 社服人員與社區大眾對於紅斑狼瘡的認識與教育. 我們的醫學專家會講解紅斑狼瘡的早期識別與診斷, 以及這種疾病與華人社區之間的特殊聯繫. 我們培訓了多位志工, 可以分享面對紅斑狼瘡的親身經驗與個人見解.
請聯繫 212.774.2508,或將電子郵件寄到 lantern@hss.edu, 進一步討論並安排狼瘡講座.
社區合作計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參與當地、區域以及全國性的各種社區及專業服務活動, 目標是為了強化對患有紅斑狼瘡的美國亞裔患者為重要健康議題的認識. 為了支援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特殊外科醫院) 針對紐約州衛生署推廣 成為最健康州的預防議程, 而成立的社區服務計劃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Community Service Plan),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與十個夥伴合作, 增進宣導早期識別, 確診和治療美國亞裔人群罹患紅斑狼瘡的機會.
除了我們的社區服務計劃 合作夥伴之外,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還經由我們與院內諮詢委員會成員及其關聯組織團體的合作關係, 接觸到美國亞裔社區.
LANtern 社區服務計劃合作夥伴
- 紐約市立大學 (CUNY) 美國亞裔/亞洲研究機構
- 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委員會
-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
- 華人策劃協會
- 紐約長老會曼哈頓下城醫院華人社區醫療互助團體
- 紐約市健康醫療總局高雲尼醫院
- 紐約華人協會
-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婦女健康辦公室
深入了解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在特殊外科醫院年社區服務計劃的參與項目.
其他合作計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永遠歡迎能有與其他組織團體合作的機會. 自 2003 年起,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已經參與共同舉辦許多宣導, 活動和計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之出版刊物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提供關於紅斑狼瘡的雙語資料, 內容特別著重對華人社區很重要的議題上. 這些資料旨在協助您與您所愛的人了解紅斑狼瘡, 也可以用來幫助討論如何面對罹患此慢性病所帶來的影響. 您可以在線上閱讀, 下載, 或是要求免費將書面資料寄給您. 如需具體醫療建議, 請尋求個人護理人員的協助.
按一下以放大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資訊卡. 這張明信片簡言計劃的的聯絡資料.
小手冊: 對於紅斑狼瘡在美華人及其家人應該瞭解什麼?
如果您最近確診患有紅斑狼瘡或已經是紅斑狼瘡患者,這個曾獲獎的 20 頁手冊,將給予您對抗此疾病力量與安慰. 如果要索取這個免費的小冊子,i請致電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的計劃主管 212.774.2508 或866.505.2253 或是將電子郵件寄到 lantern@hss.edu 並提供下列資料: 您的姓名, 郵寄地址, 想要索取的手冊, 以及是否願意收到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的活動資訊
給愛尋根究底的青少年: 紅斑狼瘡冷知識
如果您是患有紅斑狼瘡的青少年, 這本小冊子是由罹患紅斑狼瘡的年輕女孩所撰寫, 提供青少年她的親身經歷. 這本小冊子針對罹患此疾病的一些特定醫療和情緒相關問題提出討論.
視頻資源
紅斑狼瘡與新型冠狀流感:健康資訊及問答時段」余醫生, 風濕專科
HSS 醫院風濕專科余醫生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和新變種的信息以及解釋疫苗如何保護身體。翻譯成粵語並提供字幕。
特別活動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於2003年成立不久,與我們醫院之英語及西語姊妹計劃(Lupusline、Charla de Lupus) 合作舉辦了一項特別慶祝活動:「多元文化紅斑狼瘡患者中國城相見相親餐聚」,目的是讓各計劃參加者能相聚交流。
亞裔關懷聯盟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希望聯繫各會員、義工人員及倡導者並建立一個家庭般的歸屬感,本聯盟十分期望此等活動,能夠增加公眾對紅斑狼瘡的認知,及為患者提供一個溝通平台。以下為每年的例行活動:
- 亞裔關懷聯盟農曆新年午餐會 (每年二/三月份) ── 自2008年起,此一年一度在紐約唐人街舉行的慶祝會,讓本計劃會員及其親友有機會互相交誼,同慶新春,並分享一己故事。每年的餐桌討論題目,均由社區服務專業人員協助編訂和主持,目的希望可幫助病者及其家人培養自我管理狼瘡病的能力, 以及適應的技巧。這節目頗受歡迎,是一項 「美味」的活動!
農曆新年午餐會
- 與紅斑狼瘡共渡健康生活 (五月份) ── 自2008年起,此每年一度的保健活動,正配合五月份的「美國紅斑狼瘡關注月 」。本活動提供專題教育講座,由亞裔關懷聯盟的英語、西語姊妹計劃、SLE Workshop,以及紅斑狼瘡研究聯盟 (Lupus Research Alliance)共同協辦。
- 紅斑狼瘡保健講座 (六月份)──亞裔關懷聯盟自2012年起舉辦此社區教育活動,旨在增強亞裔社區成員對紅斑狼瘡的保健知識,以及引起公眾對此病的關注。過去的講座主題包括:
- 「陳思坦太極師傅在年度的狼瘡保健日為我們的會員示範八段錦」
- 「紅斑狼瘡與新型冠狀病毒之護理: 問答環節」
- 「應對難以捉摸的紅斑狼瘡: 醫生、病人兩面觀」
- 「從亞裔文化角度去治理紅斑狼瘡」
- 「妥善管理關節疼痛、關節炎及紅斑狼瘡」
- 「治療紅斑狼瘡的西醫藥物: 病人須知」
- 「了解紅斑狼瘡及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醫生及病人兩者看法」
- 紅斑狼瘡籌款步行 (十月份) ── 自2004年起,亞裔關懷聯盟每年都會帶領團隊,支持此項極具意義和重要的活動,籌得款項全部用作支持狼瘡研究項目。
紅斑狼瘡籌款步行
如有興趣進一步知悉有關活動的詳情,請通過免費電話查詢:212.774.2508 / 866.505.2253,或電郵lantern@hss.edu聯絡本聯盟。
專題討論及講座
亞裔關懷聯盟在曼哈頓、布碌崙、法拉盛等地聯繫了多間社區夥伴,一同致力為美籍亞裔人士提升對紅斑狼瘡的辨識、了解診斷和治療。講座內容以大眾之需求為本,用英語、粵語、普通話講授,除了針對疾病的基本教育外,更包括其它特別的專題:
- 「了解風濕性疾病與關節炎紅斑狼瘡之間的關係」
- 紅斑狼瘡關注研討會: 亞裔社群須知
- 「狼瘡和亞裔社區:一個值得思考的謎題」(英語)
- 紅斑狼瘡患者處理有關的情緒問題
- 紅斑狼瘡與腎臟
- 照顧患有慢性疾病的家人
以上活動之社區夥伴及贊助團體包括: 紐約城市大學之亞裔美藉/亞裔研究學院、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委員會、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 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劃、瑪摩利醫院門診部、萬寧大藥房、大都會猶太保健系統、紐約華人協會、大學睦鄰之家、紐約探訪護士服務 等等。
社區外展活動
亞裔關懷聯盟為了讓社區成員更能了解紅斑狼瘡,致力參與以下各教育推廣活動:
- 亞洲及太平洋島傳統族裔節
-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曼哈頓華埠健康日」
- 華人策劃會「家庭同樂日」
-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區拉瓜迪亞社區大學「保健日」
- 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劃「下城健康同樂日」
「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劃「健康同樂日」籌委
亞裔關懷聯盟顏小源參與紐約拉瓜迪亞社區大學「保健日」
閣下若有意安排紅斑狼瘡相關講座,可通過免費電話:212.774.2508/866.505.2253,或電郵lantern@hss.edu聯絡本聯盟。
為專業人士提供的講座
自成立以來,無論是全國性或是社區性,但凡有關推廣紅斑狼瘡於美籍亞裔社群的教育丶普及性及影響,亞裔關懷聯盟都樂意向社區醫療服務人員提供資料及指引。
集合我們醫院的醫療團隊丶社會工作者和亞裔關懷聯盟一眾的知識和經驗,得以向各界專業人士提供紅斑狼瘡的教育講座, 更要感謝亞裔關懷聯盟之社區夥伴協助策劃及推廣此等活動。
為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及高雲尼醫院 提供的大圓桌會議,討論主題包括:
- 全身性紅斑狼瘡: 從基本醫療著點
- 紅斑狼瘡與懷孕
- 紅斑狼瘡神經精神科方面的理解
- 紅斑狼瘡患者的懷孕照護
- 紅斑狼瘡: 慢性病、文化影響及心理健康
- 從文化及精神健康看紅斑狼瘡
- 兒童/青少年及紅斑狼瘡
Dr. Lockshin 為美國華人醫師會醫學會議主講
其他專題講座及醫學會議包括:
- 美洲中華醫學會 研討會
- 「結節病的演變」( 英語)
- 「風濕病, 狼瘡與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更新」(英語)
- 「冠狀病毒-19與紅斑狼瘡(新思維)」(英語)
- 「紅斑狼瘡與亞裔社區」
- 美國華人醫師會 醫學會議
「全身性紅斑狼瘡: 多症狀的疾病」 - 美國亞裔婦女健康研討會 (Asian American Women's Health Symposium)
「縱看婦女一生的健康」 - 美國風濕病學會/風濕免疫健康專業人員協會年度會議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ssociation of Rheumatology Health Professionals)
「針對文化差異,為成人及青少年紅斑狼瘡患者而設的病友支援服務-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服務美籍亞裔患者及家屬的模式」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創新的全國性計劃評估」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注重族裔文化的紅斑狼瘡教育與關懷之成功策略 - 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委員會會議
「紅斑狼瘡與我們亞裔社區」
「與慢性疾病共存的患者及其照護人員之情緒健康」 - 亞太美國醫學院學生會 紅斑狼瘡研討會
「有關加強成人及兒童紅斑狼瘡了解丶抗磷脂綜合症狀及跨文化醫療服務互動研討會」
「確診後的第一天:與病人建立關係」 - 亞太美國醫學院學生會東北區 研討會
「美籍亞裔及太平洋島欠缺的保健照護」 - 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年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讓美國亞裔族群了解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給紅斑狼瘡女性患者及其家屬加添力量的革新方法 - 美國亞裔健康研究中心會議
「透過病友輔導模式去強化社區成員」 - 美洲中華醫學會年度科學會議/第十六屆美加籍華裔醫學會聯合年會
- 華人策劃協會 會議
「華人社區 - 為何我們應該關注紅斑狼瘡?」 - 大紐約衛生協會社區活動會議, 簡報標題: (Greater New York Health Association)
「服務多元文化紅斑狼瘡患者與家屬的HSS模式」 - 北美華人健康護理會議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針對美國華人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創新健康教育,加強與關懷提案」 - 少數族裔渠道機構全國模範人士會議 (Minority Access, Inc. National Role Models Conference)
「加強研究與治療,以消除社會健康差異」
若有意於閣下機構內安排紅斑狼瘡教育講座,請通過免費電話: 212.774.2508/866.505.2253,或網站聯絡本聯盟。
積極參與
我們邀請您加入義工服務或分享您面對紅斑狼瘡的經驗, 成為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工作的一份子. 另外, 請查看網頁右邊的「近期活動」, 了解未來參與我們活動的機會.
志工服務機會
志工 是我們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計劃的中心與靈魂.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需要義工對於病友健康教育, 社區關懷, 計劃評估以及行政管理中的特殊專案提供協助. 義工也代表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參與社區健康活動. 很多志工也能以義工經驗來抵免實習時數. 我們希望尋找有動力, 負責任和可靠的志工, 以自己的經驗和才能來豐富計劃的內涵.
-
病友健康教育員
如果您的生活已經受到紅斑狼瘡的影響, 那麼您可以利用這個獨特的觀點來協助其他人. 藉由學習紅斑狼瘡相關知識, 發展您的傾聽技巧, 提升推薦有效應對方法的能力, 您可以成為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的病友健康教育人員. 我們提供全面的病友健康教育培訓課程, 志工們都認為從該課程獲益良多, 且能夠自我充實. 請撥打 212.774.2508 或透過電子郵件 取得更多相關資訊. 具備雙語能力者更佳, 但並非必要條件. -
計劃志工
如果您有興趣了解慢性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影響, 發展文化能力技巧, 與醫療團隊一起工作, 並希望改變美國亞裔社群, 請成為一名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的計劃志工. 這裡有很多具體方案能讓您發揮才能和興趣. 請撥打 212.774.2508 或透過電子郵件取得更多相關資訊.
您的故事
另一個積極參與的方法是以亞裔紅斑狼瘡患者或家人的身份, 來分享您的紅斑狼瘡故事, 來幫助建立一個亞裔紅斑狼瘡的社群意識. 請參閱已經發佈的故事範例, 您的故事.
如果您有興趣分享亞裔關懷聯盟 如何幫助您面對紅斑狼瘡或如何影響您的生活及其他方面, 歡迎隨時寄電子郵件給計劃主管, 與我們分享充滿力量、勇氣與激勵人心的故事。下面是一些與亞裔關懷聯盟 保持聯繫以及希望將他們對抗疾病的勇氣傳遞給您的人所分享的故事。
Connie
HSS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在將近20年前就已確診患有紅斑狼瘡,不幸中之萬幸是紅斑狼瘡只攻擊我的皮膚,所以當時的醫生說我並不需要服藥,因為服藥的副作用遠大於不服藥的狀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近5年左右,我在越來越嚴重的一種類似偏頭痛的頭痛狀態裡深受其害,看了很多的西醫和中醫,加上我本身還有其他的病症,幾年下來試過很多種方案都不能找到解決的途徑,再加上經濟上的壓力,做各種檢查費用不菲,每換一位專科醫生都需要支付很昂貴的診金,這讓我總是看一個醫生又不敢繼續,自己做出各種似是而非的判斷又不得要領,特別是近兩年開始出現低燒,關節疼痛,嚴重脫髮和心悸等等種種似乎很嚴重又似乎一下子沒事的狀態,心理壓力非常大,幾害怕病情的不可控又害怕美國的高昂的醫療費,更害怕如果找不對醫生,那將是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
於是我嘗試在網上搜尋一些類風濕科醫生的研究,沒有想到,無意中發現了HSS醫院之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計劃,當時只是想請他們幫助推薦一位可靠的類風濕科醫生,很快關懷聯盟計劃主任Eliza Ngan-Dittgen (顏小姐) 給我回覆並且親自打電話詳細介紹了幾位口碑非常好的華裔醫生,方便語言溝通, 在通話過程中她了解到我沒有美國的醫療保險,隨後她在沒有給我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提出幫我申請醫療援助,亞裔人仕普遍覺得取經濟援助不好意思,很難清楚的描述我當時的感覺,實際上這個病困擾我很多年,我看上去健康正常然而常常都在難以形容的疲倦中,但又必須堅持工作支持家庭,以至於非常害怕看這個費用昂貴又似乎不著急但後果會非常嚴重的病,我相信這種壓力一直藏在我的潛意識裡,當某些症狀出現時我非常恐懼然而又覺得無力解決,所以當顏小姐告訴我她會幫我解決財務上的壓力時,我忽然有一種有人幫我把肩上的重物接過去,並說: 「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對,就是這種感覺,我還沒有開始治病但我已經覺得充滿希望,顏小姐與Voices 白咭教育計劃主任Randy Rodriguez取得了協助,並與經濟援助計劃部(Stacy Hamilton)密切合作,以加快我的申請速度。 他們的幫助解決了我的生活裡最大的危機,我終於可以放心的,心無旁騖的去治病了!如果沒有了健康,我的生活,家庭將會一無所有,我感激HSS醫院的特殊之處更在於它幫助了像我這樣景況的人在不失尊嚴的情況下對生活重新充滿信心。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顏小姐以及她為我介紹的類風濕科專科醫生袁維佳醫生Randy和Stacy。顏小姐特別和袁醫生溝通了我的情況,袁醫生當即表示即使沒有醫療援助她也可以免收診金,我非常感謝袁醫生的醫者仁心,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高貴的品質,在和袁醫生見面後更加對她充滿信心,她的經驗技術和對病人的體貼讓我即使看到自己的檢查報告那一堆糟糕的數據時也不再無助和害怕。
希望有更多的患有紅斑狼瘡的病人都能和我一樣幸運得到HSS醫院的幫助,人間自有溫情在,他們像天使一樣為我和其他紅斑狼瘡病人帶來希望和力量。
- Connie
匿名 (男性)
「狼瘡最大的挑戰是承認並接受自己有這個病,並保持輕鬆的心態。狼瘡最難的就是一直感到疲倦。為了對抗疲倦,我會呆在家裡小睡,或者坐著休息。聽著音樂放鬆一下,但工作很難休息,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慢工作節奏,雖然經常很累,但我仍然保持著每天慢跑的習慣,每週去兩次健身房,和親戚朋友維持正常的生活。
親戚和朋友是幫助我面對狼瘡和克服心理障礙重要的人。當我想孤立自己時,他們激勵我並給我生活希望。雖然我正在努力改善並繼續我的正常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很重要。為了保持積極的心態,我通過不斷的鍛練和良好的飲食來保持正常健康的生活。我一直告訴自己,雖然我患有狼瘡,但它並不能控制我,相反地我有能力控制它。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幫助我與病友健康教育員和其他狼瘡患者聯繫,分享我們的經驗並討論我們的擔憂。這些共同的經歷給我們帶來希望、安慰和鼓勵,讓我們變得更堅強,不再那麼孤獨和無助。我記得當我被診斷出患有狼瘡時,Karen Ng 是第一個聯繫我的病友健康教育員。她給了我狼瘡的知識,給了我希望,告訴我一切都會好起來,我真的好起來了。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感謝她當時給我的鼓勵! 」
-匿名 (男性)
Jenny L.
「我是個全職媽媽, 有一個小孩. 我的紅斑狼瘡第一次發病是在十年前, 兒子剛出生不久. 紅斑狼瘡對我最大的影響是關節疼痛. 發作時, 疼痛襲擊我的後背, 手肘和雙手, 讓我很難做家事, 更別提照顧寶寶了. 我真的非常沮喪. 多虧我的主治醫師, 在他的照顧下, 我的疼痛大幅緩解, 而且一般家事都還可以處理。現在,我的兒子長大也變壯了,能夠幫忙做家務. 家人一直給予我所需要的關愛與支持. 我現在仍患有紅斑狼瘡, 但是我很快樂. 」
「患有這種慢性病, 和風濕免疫科醫師定期溝通, 得到適當的治療, 是很重要的. 我知道當紅斑狼瘡在緩解期時, 我可以像別人一樣正常地生活. 但我仍然會仔細留意我的身體狀況, 知道何時要放慢腳步, 休息, 還有工作. 」
「亞裔關懷聯盟 幫助我了解很多有關紅斑狼瘡的知識. 這些年來我獲得的相關知識, 消除我因為患病而產生的恐懼. 我了解發病原因, 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在亞裔關懷聯盟, 我有機會對朋友「發洩」心情, 然後緩解, 平靜下來. 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讓我很欣慰. 做為一個團體, 我們可以讓其他人聽見我們的聲音. 我們希望讓越來越多人了解這種疾病, 以獲得更多資金來研究治癒這種疾病的方法.」
-Jenny L.
Vicki
一開始是在 2003 年 5 月, 我的臉上出現蝴蝶紅斑. 我媽媽帶我去看她的家庭醫師, 醫師告訴我這只是痤瘡, 不用擔心. 但是, 接下來六個月, 我開始掉髮, 發燒和感覺疲倦. 另一方面, 我的皮膚科醫師試著讓我服用多種不同的抗生素, 來診斷我的痤瘡病症. 這些藥物都沒有效果, 日復一日, 我感覺越來越糟. 當我被轉介到特殊外科醫院一位有多年經驗的風濕免疫科醫師時, 終於真相大白. 之後進行無數次的檢驗, 很快就確診我得了紅斑狼瘡, 立即就開始服用藥物. 難怪紅斑狼瘡有個暱稱:『最佳偽裝者』, 它沒有明確的症狀, 可能與其他的疾病混淆. 過去六個月的迷惑得到明確的解答雖然讓我鬆了一口氣, 但是又成為一種重大的打擊, 因為當時我完全不了解這種疾病.
我終於接受罹患紅斑狼瘡的事實, 後來慢慢進入緩解期. 隨著年月過去, 基本上我已經不需服用藥物, 而且相較以往過著更為積極的生活, 例如參加 2006 年紐約馬拉松長跑, 於 2007 年結婚, 在 2009 年產下一個小寶寶等.
事實上, 壓力會引發紅斑狼瘡. 就在我懷孕期間, 紅斑狼瘡在意料之中又發作了, 顯然是由於懷孕讓我的身體和心理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儘管如此, 令人喜悅地是幾個月後我的兒子健康順利地出生了, 而且我也在醫生的治療下病情逐漸好轉. 我的兒子真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 帶給我們無比驕傲和歡樂. 現在回想起來, 我很幸運在艱辛的時間, 家人一直到現在仍然不間斷地給我關愛與支持.
當我第一次接觸亞裔關懷聯盟時, 它提供給我關於紅斑狼瘡的完整資源. 我在『病友健康教育員』方案的經驗也是無可比擬的. 當我開始接觸其他患者時, 慢慢了解紅斑狼瘡對人們的生活會帶來很多不同的衝擊. 我很感謝與來電者說話的每個機會, 它幫助我了解每個人不同的擔憂以及面對紅斑狼瘡的不同方式. 很欣慰的是我不用單獨對抗這種疾病, 而且我有能力去教育其他人這種疾病, 或是解答他們的一些憂慮.」
-Vicki, 與他的兒子合影
匿名 (女性)
我原籍是中國,在國內上過醫學院。從醫學院畢業後,我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在我學醫和行醫期間,開始注意到惱人的疲倦感,最初不以為意。我以為這只是身為醫療工作者,以及在職業與家庭角色之間轉換的一般壓力而已。不過,症狀越來越加重。除了容易疲倦之外,有時候膝蓋和手指關節也會開始疼痛,一天下來,腳踝出現輕微腫脹,早晨起床時,則是會眼皮浮腫。當時醫師診斷我得了腎炎並開始進行治療,但是這種病應該不會嚴重到影響我全身的機能。我的醫生懷疑我得了紅斑狼瘡,但未確診,因為除了尿液檢驗外,所有的檢驗指標都是正常的。
家人和我在幾年後移民到美國。就在我來到這個國家,我的生活完全處於一個全新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中,很快我的症狀就加重了。疲倦感和關節疼痛變得更厲害,我也開始發燒、面部出現紅疹、口乾、氣短、貧血,腿和眼皮浮腫變得更明顯,而且每天早晨幾乎每個關節都非常僵硬。進行一連串檢驗後,確診我得到紅斑狼瘡。我認為是壓力影響了我的健康。
面對紅斑狼瘡最大的挑戰是忍受慢性疲勞,以及不確定何時會有另一種發炎的症狀悄悄地襲進我的生活。確診我罹患紅斑狼瘡後,我的情緒調整了一段時間,但是帶著紅斑狼瘡生活,還是不時會出現這些情緒。因為身體狀況不允許,所以我必須暫時擱置熱愛的職業。
不過,我還是用正面的態度來對抗生活中的限制和困難。我開始學習從生活中的小事情獲得樂趣,譬如說長途跋涉去上班也有樂趣,在「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的活動中當志工,儘可能地幫助其他人。
在我生命中提供最大幫助且最支持我的人,就是我的先生,他沒有怨言,無論是大小事,他都是我最強大的支柱。例如,當我出門工作時,他會做飯、做家事,儘管他也辛苦工作一天,還是很樂意幫忙家事。我也了解到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好好感受我的身體狀況。我學習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懊悔或沮喪中。所以,儘管我不再行醫,但是還有令我引以為榮的家人。
透過亞裔關懷聯盟我認識許多患有紅斑狼瘡的病人。我以前總覺得很孤單,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有紅斑狼瘡。現在我知道我不是孤單的,而且我能夠與其他了解我感受的人有心靈上的交流。經由亞裔關懷聯盟 的活動和志工的培訓課程,我也有機會對紅斑狼瘡這個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 匿名 (女性)
Diana S. Meng
「1981 年,我 7 歲的女兒 Cindy 病得很重。她發高燒,噁心和嘔吐。她的尿液呈現粉紅色。我們很擔心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先生和我帶她去看小兒科,醫生說她必須到大醫院去。醫生發現她的臉上出現蝴蝶狀紅疹。她的腎臟功能不正常。Cindy 做了一連串檢驗,看了很多醫生,兩個星期後才將她轉到另一間醫院。在賓州的米爾頓聖赫西醫學中心,醫院對 Cindy 進行更多次檢驗。我每個晚上都陪著她。有一晚,甚至聽到火災警報響了,我擔心院方如何將每個人移出院外,特別是 Cindy,因為她非常虛弱。還好我們不需要疏散。醫生將她推進手術室,取下一小片腎臟進行診斷。醫生告知我和我先生確診結果的那一天,永遠改變了我們和 Cindy 的生活。她患了紅斑狼瘡,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病。
因為 Cindy 的紅斑狼瘡影響了她的腎臟,所以必須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藥,稱為潑尼松 (Prednisone)。這種藥物讓她很容易餓,食量變大。她的臉變得像滿月臉,又圓又腫。儘管經歷這些痛苦,Cindy 卻從不抱怨。我記得當護士無法從她的手臂上抽到血時,她從來不哭。她還必須服用另一種稱為移護寧 (Imuran) 的藥。但是,她還是沒有好轉。Cindy 放學回家時都非常疲倦,必須小睡片刻才能恢復一些精力。她面色蒼白、貧血,而且需要輸血。在 1985 年,上帝恩典降臨在她身上,我有位朋友推薦她到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
在 NIH,Cindy 接受一種研究試驗的實驗藥物,稱為環磷醯胺 (Cytoxan),由靜脈注射。我們遇見一位非常好的醫生,他將 Cindy 當作親生女兒一樣地治療。幸運地是,我們每趟只需開 2 小時的車到 NIH 接受治療。我總是一直陪在 Cindy 身邊,因為環磷醯胺會讓她噁心,可能隨時會吐。輸完液後至少一星期,她都會非常疲倦。環磷醯胺也會讓她掉髮,我在她的枕頭上、浴室和衣服上發現很多頭髮。即使在我撫摸她的頭髮時,也會掉下好幾撮。但是,她還是從不抱怨。這些年來,Cindy 又做了好幾次腎臟切片檢查。最後,在七年藥物治療後,她的醫生決定停止靜脈注射治療,讓她開始服用一種稱為利欣諾普 (Lisinopril) 的藥物,嘗試減少尿液中蛋白質的排出量。
透過這些治療控制病情,Cindy 以最優等的成績從高中畢業。接著,她進入心中的首選耶魯大學就讀。之後,她對紅斑狼瘡做了一些研究,並且在社區進行專題演講。然後,她進入波士頓大學研究所,拿到雙碩士學位。但是,她仍然不放棄她最真的夢想,就是成為醫生幫助其他人,就像她的醫生為她做的一切。Cindy 從英格蘭整骨科醫學院 (UNECOM) 畢業,拿到整骨科醫學學位。Cindy 在醫學院就讀期間,研究亞裔紅斑狼瘡,發現有一個稱為「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LANtern®) 的組織。她自願加入協會,並成為該組織的顧問委員會成員。Cindy 目前仍然是亞裔關懷聯盟現任顧問委員。
完成醫學院的學業後,她在紐澤西完成內科駐院實習。駐院實習的第二年,她開始出現無法止住的鼻子出血,而且血還會從嘴裡流出。她得了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ITP),或血小板不足。她服用不同的藥物,像是類固醇,以及靜脈注射藥物,例如 WinRho 藥廠的莫須瘤 (Rituxan)。照顧病人 24 小時後,她會開車到輸液中心接受治療。Cindy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重病過了。病情加重,她甚至在大半夜因為高熱和出血而進了急診室。有一晚她在醫院,氣色看起來很差。我在醫院樓層不停的張望,感謝上帝,她的醫生就在同一層樓!他將她送入加護病房。幾天後,院方讓她出院。不久之後,她因為 ITP 必須回到醫院,這次,她要進行手術,切除脾臟,改善血小板低下的情形。
由於她進出醫院兩次,甚至還動了手術,因此必須暫時停止駐院實習。Cindy 決定發表自己的病例,教導其他人關於紅斑狼瘡和 ITP 的相關知識。那年年底,醫院頒了最佳病例發表獎項給她。當她完成駐院實習時,我非常以她為榮。接著,她成為傳染疾病研究員。現在,她是傳染病的專科醫師。
我很幸運,也很驕傲有 Cindy 這個女兒。即使她在 1981 年就診斷出得了紅斑狼瘡,她還是繼續生活並努力奮鬥。我希望如果您患有紅斑狼瘡,也能學著克服它。」
- 孟女士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新聞剪報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曾於不同的媒體渠道,以中英文發佈資訊,教育讀者有關紅斑狼瘡的認知,及認識亞裔關懷聯盟所提供之輔助服務。
印刷刊物
- 《世界日報》華人策劃協會舉辦的家庭同樂日(中文版)
- 《星島日報》介紹紅斑狼瘡的防治
- 《世界日報》紅斑狼瘡亞裔女性高發 可嘗試針灸治療 (中文版)
- 《世界日報》
- 《柯德莉雜誌》與紅斑狼瘡共存(英文版)
亞裔關懷聯盟創始人及紅斑狼瘡患者Karen 吳女士,描述作為一紅斑狼瘡病人的經驗。文內亦提到另一位與紅斑狼瘡共存的病人之奮鬥故事。
亞裔關懷聯盟創辦人Karen Ng
多元媒體
- 紅斑狼瘡研究聯盟慶祝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島民傳統月: 專訪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的計劃主管 顏小源 (翻譯版本)
- 紐約城市大學之亞裔美藉/亞裔研究學院 紅斑狼瘡意識研討會:亞裔社區對此病須知
本聯盟邀請 資深小組,討論就紅斑狼瘡在美籍亞裔社區的普及性,提高各界的關注。 - 美國亞裔婦女健康研習會 縱看婦女一生的健康
由亞裔關懷聯盟計劃經理陳美蘭女士主持,及亞裔關懷聯盟顧問委員會成員和紅斑狼瘡患者候孟玲 醫生有份參予。在這紐約市的研習會中,亞裔關懷聯盟與社區成員談及與紅斑狼瘡共存及提高對紅斑狼瘡關注的重要性。 - 中華電台廣播 講解紅斑狼瘡
因獲得「福安康寧」華人社區保健計劃的邀請,亞裔關懷聯盟得以第一次在廣播中講解紅斑狼瘡這個病, 更向三州地區的華語聽眾,介紹了亞裔關懷聯盟計劃。 - 婦女健康辦事處 啟動全國性紅斑狼瘡關注運動
在此片段內,亞裔關懷聯盟創始人吳女士談及其患上紅斑狼瘡的個人經驗,及全國性紅斑狼瘡關注運動對其他病人的裨益。
聯絡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聯絡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索取我們的紅斑狼瘡出版刊物,或是加入我們的寄件名單,請與我們聯繫:
LANtern (Lupus Asian Network)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Programs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535 East 7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1
電話: 212.774.2508
傳真: 212.774.2333
電子郵件: lantern@hss.edu
紅斑狼瘡亞裔關懷聯盟 的免費熱線: 866.505.2253
工作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四東部時間上午 9:00 – 下午 5:00。其他時間請留言,我們會儘早回覆。